印度未來會是中國的威脅嗎?
導讀: 當工業文明的波峰已經處在中國時,我們可以做到如下這些:成就更加輝煌一些。就算未來波峰離開中國,中國也不能像“歐豬國傢”那樣衰落到近乎要飯的程度。
前不久的中印對峙已經平息瞭,但餘波攪拌機比較卻還在擴散。此事刺激起一些中國人認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未來印度真的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威脅嗎?
如果中國會被另一個新崛起的工業文明超越,這個潛在的替代者是誰?一個最可能想到的當然就是印度。所以,這個憂思其實已經縈繞瞭我很多年,最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越來越深入。有些問題慢慢釋懷,但有些疑慮卻越來越重。真正的問題是,由於中國人對印度瞭解普遍的缺乏,絕大多數人還是陷入在憤青式的思考上。所謂憤青式的思考就是遇到一切問題都是一個套路:
分析問題套路:亡我之心不死。美國 亡我之心不死;日本 亡我之心死;印度 亡我之心不死;越南 亡我之心不死。甚至俄羅斯 亡我之心不死......
戰略分析套路: 必有一戰。中美 必有一戰;中日 必有一戰;中印 必有一戰......
機會把握套路:中國需要一戰,為中華崛起祭旗。
制定策略套路:經濟制裁。不與他做生意,不幫他搞建設,像美國那樣很牛氣地限制出口......
如果這樣簡單地分析解決問題,中國早被害死瞭。如果我們不能用真正科學的方法找到表面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就不可能知道該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
工業文明波浪模型帶來的憂思
即使沒有外界利用印度來制衡中國帶來的風波,這個疑慮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工業文明和科學文明從地中海東部發育成熟後,沿著地中海由東向西,像波浪一樣依次傳遞,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現在其中心傳到中國,那的確是天意。這個波浪模型如果一直成立的話,未來總有一天它將離開中國,繼續向西傳遞。是否會有下一個崛起的國傢最終從中國接過工業文明引領者的火炬?
如果客觀規律真的是不可抗拒的,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但有一些可以有所作為的事情是:我們怎麼樣做才能更充分地享受這個千年難遇的歷史機遇?當工業文明的波峰已經處在中國時,我們可以做到如下這些:
成就更加輝煌一些。
波峰在中國停留的時間更長一些。長到多少呢?當然是接近永遠最好。
就算未來波峰離開中國,中國也不能像 歐豬國傢 那樣衰落到近乎要飯的程度。
可能中國人沒想到的是:復興和崛起大業還沒真正完成呢,怎麼這樣的事情和問題就開始出現瞭。其實,今天我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已經不再是 能否崛起?是否會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 盡管還需要很多努力,但這些已經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並且也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擋的事情。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崛起以後,復興以後,中國夢實現後該怎麼辦?很顯然:難道中國夢實現以後,就可以放心地睡大覺瞭嗎?當然不是。
美國隻是當前的威脅,很快將成過去時
所以,我們今天看起來老是與美國吵架吵得天翻地覆,其實,如果真正精通歷史的話,就應該以同情的心態看待一個即將離任的人類文明總統,在其任上作最後一番表演。我們應該深刻思考的問題是從過去所有的工業文明波峰承載者身上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 他們有哪些是可以學習的,有哪些是不該學,需要作為教訓記取的。隻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這個即將上任的人類文明新總統,在任上做得更好一些,任期更長一些,成就更大一些。
制造業能力是核心 其他工業文明中心是怎麼衰落的?
工業文明最重要的核心是工業研發和生產能力,尤其是制造業能力。有新的國傢在經濟上崛起並不是問題,例如,中東富豪們僅靠石油資源就可擠入全球人均GDP排名前幾位,但無人認為他們有資格成為人類工業文明的中心。回顧所有曾經崛起的大國,它們的成就的輝煌程度,以及崛起時間的長短,是與其工業能力成正比的。其文明的衰落,也是從其工業研發和生產能力衰落開始的。如果緊緊抓住自己的工業能力,即使工業文明的中心轉移走瞭,依然可以擁有很強的內在能量和國際地位。例如,歐洲早已不再是工業文明的中心,但德國等國傢依然擁有很強的工業制造能力,所以在今天依然有很強的內在經濟和科技動能。而歐豬國傢無一不是在崛起的時期就過度依賴貿易和金融等非工業領域的收入。今日美國的衰落,同樣是沒有重視緊緊抓住工業制造能力,經濟越來越泡沫化造成。特朗普高度重視制造業,極盡全力拉一些大企業在美國投資,可以說是非常明智之舉,可惜已經太晚瞭。
經濟泡沫化的誘惑是很難抗拒的。當你可以用收美元鑄幣稅的各種套路輕易地剪全球羊毛,賺取巨額暴利的時候,很難再把做苦力發展工業放在眼裡。尤其是掌握話語權的資本力量被泡沫化的逐利動機吸引,本身就有意將工業能力轉移到國外時,泡沫化進程就更難阻止瞭。如果一間房子放在那裡不動,一年漲價的收入都比做一個工廠的收入還多,誰還願意辛辛苦苦地去做工廠?
因此,要實現我們前面所述的目標,就得從三個方面入手:
堅決阻止中國的經濟未來走向泡沫化。戰勝人類自身對經濟泡沫化的貪婪是很難的 真的很難、很難。戰天鬥地都很容易,但戰勝自己天性的弱點,戰勝自己的房子坐著不動就能賺大錢的極度誘惑卻很困難很困難。等中國軍力強大瞭,要戰勝自我通過美式的強力誘發金融危機打劫賺取暴利的誘惑更加困難。
永遠將制造業放在經濟發展的核心地位。
阻止其他國傢制造業超越中國。
第1個工作現在已經在做瞭,習近平總書記說房子是用來住的,這句話真的很偉大。為什麼說雄安新城是千年大計?想在工業文明波峰的位置上待1千年,就得抑制房地產泡沫1千年。這是涉及到中華文明復興時間長短的問題。
第2個現在也在做瞭,不再詳述。
關鍵問題是第3個。這個問題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會不會有其他國傢的工業能力未來超過中國?另一個是與上面第2個有關的,中國自己能否比其他國傢工業能力發展得更好。隻要自己做得更好瞭,就不會被其他人超過。
印度制造業能力有可能超越中國嗎?
最近我之所慢慢釋懷瞭,是因為對印度制造業能力發展最核心的一些問題想明白瞭。也通過大量數據驗證瞭我的判斷。印度近20年前開始經濟改革,軟件業、醫藥、電信等行業發展得不錯。他們很早就想發展制造業,2005年出臺瞭制造業振興計劃。但時至今日,不能說一點成績沒有,但相比中國改革開放後制造業一日千裡的發展速度,印度的制造業發展可謂一波三折,緩慢如牛。
1948-2016印度制造業增加值增長率。 數據來自印度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從圖1數據可看到,印度制造業在其啟動經濟改革,經濟發展算是不錯的近20年來,增長率極少能夠勉強超過5%,而且還有很多0到-5%負增長。對比一下1990年以前還有很多年份兩位數的增長率數據,印度經濟改革之後制造業不僅沒有改善,看起來反而是變得更差瞭。與此相對應,其制造業創造的GDP在整個GDP中的占比,從1990年的17.3%持續下降到2016年的隻有11.7%。如果單看這個比例,這已經是高度發達國傢的內部經濟結構瞭。
1948-2016中國工業增加值增長率。 數據來源:中國國傢統計局
從圖2可見,中國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率長期維持在10%以上,甚至20%-40%這種大型攪拌機需要用 狂暴 等詞匯來形容的增長速度區間,隻是近幾年的確有所下降,但也從未低於過零,低於5%的時侯也比印度低於零的機會還少。印度制造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的上限,是中國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的下限。兩者之間顯然屬於是 天壤之別 。
中國工業增加值在GDP構成中的占比,從1979年的43.6%到2015年的34.3%,長期在40%左右波動,隻是近期在緩慢而穩步地下降。中國現在GDP總量是印度的5倍以上,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是印度的3倍。因此,中國經濟增長不僅速度高,而且是比較紮實的。這體現瞭中國經濟增長是真正的工業過程,而印度最近幾十年的較快經濟增長速度,並不是一個顯著工業化的過程。
當然,印度的 制造業 統計口徑,與中的 工業 之間並不完全一致,但絲毫不影響總體分析的結果。
印度制造業為什麼不行?
以上印度數據分析帶來瞭兩個需要解釋的問題:
一是為什麼印度在發展制造台中食品機械業上困難重重?
二是為什麼在經濟改革之後這個問題居然更加嚴重瞭?1990年之前,印度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還多數年份保持在5%以上,而改革之後就很難超過5%瞭。需要註意的是,這是在印度政府不斷地大力推動,整個印度社會也在大力宣傳 Made in India 的過程之中發生的。
隻有對印度深入瞭解後才會明白,其原因就在於不可思議的 印度價格 和 印度時間 。
正常情況下,工業文明的之所以呈現波浪模型,是因為前一個工業文明的波峰不斷發展之後,包括勞動力等在內的生產要素成本就會不斷上升。當上升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與下一個潛在發展國傢之間形成過於巨大的差異。這相當於制造瞭一個 堰塞湖 ,隨著生產成本的水位落差越來越大,聚集的發展勢能也越來越大。當到瞭某一個時點,作為後繼的國傢通過改革等措施打開堰塞湖之後,上一個波峰國傢的生產能力就會不可遏制地向後繼的國傢轉移,引發後繼國傢的工業革命。
但這有一個潛在的前提,後繼國傢的生產成本雖然很低,銷售的產品價值也會較低,從而才會有競爭力。另一方面,以很低的價格銷售也得有利潤,這樣其自身的工業發展才會不斷獲得積累。但是,設想一下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雖然後繼國傢的生產成本很低,可是銷售價格更低,低到根本無法產生利潤。同時,上一個工業化國傢雖然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可是產品價格依然可以通過規模效應、產業聚集等因素還是維持在較低的產品價格,這種情況下潛在後繼國傢就沒法承接上一個國傢的工業生產能力轉移。中國和印度之間形成的正是這種情況。
特殊的印度價格使印度工廠極其難以獲得足夠長期持續的利潤,這使從事工業生產很難有積累性。一方面,因為 印度時間 導致的生產投資從開工到投產的周期過長,這使時間和市場風險的因素極大。另一方面,因為印度價格的存在使得工廠生產的產品價格極低,難以在投資回收期內獲得合理的利潤。這是為什麼印度經濟改革之後,對外貿易更加開放瞭,印度制造業的日子反而更難過瞭。因為不僅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進入印度搶占瞭市場,更重要的是中國價格給瞭印度市場工廠產品的價格標桿,印度制造的產品必須比已經是低到讓歐美公司發瘋的低價還要顯著更低的時候,印度制造的產品才能賣出去。這種情況就使印度制造的空間被極大地壓縮瞭。這是1990年印度經濟改革之後為什麼問題反而更嚴重的關鍵原因所在。
印度時間 問題
可能有人問為什麼印度不能像中國一樣發展兩頭在外的轉口加工貿易,這樣銷售市場在外,不就不會受印度價格約束瞭嗎?表面上的道理是這樣,但更大的障礙是有錢也解決不瞭的問題 印度人的時間觀念,可以把任何好的投資建廠項目永無止盡地拖下去,直到拖死為止。另外一方面是上一個問題拖累的 本地配套的缺乏。不要認為中國的轉口加工貿易是一下子就可以發展起來的,很多企業願意把加工廠辦在中國,並不僅僅是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工,而且要利用中國的本地配套能力。中國在發展加工貿易的過程中不斷強調本地配套,也就是國產化率,中國也的確有條件發展越來越強的本地配套能力。這樣就算一開始本地配套不足,人傢也對未來有盼頭,投資不就是投未來嘛!如果蘋果公司想把組裝廠搬到印度去,首先十年八年能不能把廠子建起來都是問題。本來投資建廠是準備生產iPhone4的,市場上iPhoneX都快淘汰瞭,印度生產iPhone4的廠子都未必能投產。退一萬步說就算總裝廠建起來瞭,本地除瞭包裝盒,連根線都沒法配套生產,更別提需要模具的機殼。芯片、電子原器件、更上遊的模具生產等更是想都別想瞭,所有原配件全都得從中國進口,這怎麼可能會有經濟性?更要命的是你沒任何盼頭,在你有生之年別指望能解決本地配套問題。這哪裡是利用印度的低價勞動力,純屬是降低效率給印度人白送錢去瞭嘛!
中國能贏的真正高明戰略
隻有明白瞭以上道理,才會清楚地知道中國明智的長遠戰略到底是什麼。網上很多人吵吵中國應當限制與印度的貿易,尤其應當限制支持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貿易。這種觀點純屬對印度完全不瞭解想當然的觀念。同樣是出於阻止印度在未來成為中國對手的戰略目的,我們強烈建議的策略卻是一定要大力發展與印度的貿易,尤其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貿易。就算賺錢不多(當然絕不能賠錢)也要大力開展這種貿易。如果當年我所在的中國通訊設備廠商中興與華為完全不進入印度市場,不幫印度發展通訊基礎設施,因為歐美公司產品價格的高企,這十多年印度本土一定會生長出可以與中興與華為相競爭的通訊設備廠傢,並且與中興華為在全球展開激烈的競爭。因為印度極低的價格,中興與華為公司現在就會面臨破產的境地,也根本談不上手機核心技術的突破。整個手機領域也會被印度公司全面攻破。如果中國不幫印度建設水壩、道路、高鐵,印度公司在這些領域的生產設備能力就會通過本地項目需求成長起來,並反過來在全球市場與中國公司競爭。任何領域,隻要中國公司不進去,最終印度都將在這個領域產生出可以與中國公司競爭的強大對手。我們不擔心印度的酒店業、軟件代工業、旅遊業、文化產業、礦產等領域賺錢,甚至到中國來賺錢。但如果印度制造業發展起來,中國企業就算不會馬上完蛋,至少也會面對真正的強力價格戰對手。一個沒有制造業的印度,就不可能成為中國真正的對手。
理解瞭這些,就知道那些表面看似愛國的憤青們害國到什麼程度瞭。
原標題:印度未來會是中國的威脅嗎?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留言列表